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劉備的日常 > 1.244 徒有虛名(修)

1.244 徒有虛名(修)

    馬超忽道:「王上之所以坐視時局崩壞。或因大漢十三州,徒有虛名。」

    「何以見得?」張郃忙問。此語出自兄弟之口,自當問清緣由。若無所指,恐為人詬病。

    多年前,馬超母子,並北地十萬羌人,不分男女老幼,被「着匈奴衣胡」一鍋端來薊國。

    正因如此,故有感而發:「大哥本鄚人,璋弟老家桂陽,桓弟祖籍荊州,我乃扶風茂陵人氏。可謂地北天南。然卻相聚於此。安居樂業,甘為薊人。料想,千五百萬薊人,皆如你我這般。且問大漢十三州,除去世家豪強,宗賊佃戶,還剩幾人?」

    「聞黃巾亂前,十三州廣有五千萬眾。亂後只剩二千萬口。如今千五百萬,皆為薊人。十三州百姓,所剩無幾。」張郃言道。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下百姓,皆奔國中安居。十三州,還有何所謂?」馬超自拜入蔡少師門下,學業有成。蔡少師常言,吾門千里駒。足見愛護有加。

    「王上曾言,豪門、寒門,皆是百姓。」畢竟出身不同,潘璋斟酌言道:「即便十三州遍地豪強宗賊,亦不可不救。」

    馬超信服:「言之有理。」

    張郃卻另有體會:「孟起言下之意,漢帝於我主,已成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

    「弟,正有此意。」馬超答曰。此諺廣為流傳,北人皆知。

    「中夏地薄。」朱桓忽有感而發。

    潘璋心領神會:「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若只論地利,大漢十三州,多有不及。」

    「聞不毛荒洲,皆豐鎬。蔬果食之不盡,任人採摘。正因衣食無憂,故化外野人,不思進取,木弓石矢,尚不能冶鐵。如列島倭人,向化收歸己用,亦非難事。」張郃嘆道。

    「比起盤錯節根,遍地宗賊。化外野人,堪稱淳樸。一心一用,無有二心。」潘璋亦嘆。

    馬超言道:「正因各有利弊,故王上舉棋不定。究竟是勤王,還是自立。」

    此言一出,振聾發聵。

    「自……立。」潘璋口出二字,竟激熱血湧起。


    與會眾人,無有例外。

    與此同時。紫淵王子館會。

    國中大儒,齊來赴會。除去詩賦會友,亦論國政得失。

    尤其儒宗鄭玄,深諳薊王所思所想。每每答主公問政,必有所中。故一眾大儒,皆慕名而來。

    薊國立五學。大儒各有所長。皆有所用。經學博士,秩比六百石,博士祭酒,秩比千石。薊國比六百石高俸,足可得錢千萬。且不算海外寄田。大儒衣食無憂,從容處世。憂國憂民之心,可想而知。且薊國怏怏上邦,開明之風。從不以言獲罪。大儒著書立傳,《日報》常起清議。只需言之有物,則百無禁忌。更助大儒評議之風。

    自甘夫人攜麟子來投。董卓火燒西園,屠戮宮室,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心,昭然若揭。更加手握十萬大軍,扼洛陽八關。又聞夜宿龍床,姦淫宮女,種種倒行逆施,猶不知足。欲強娶萬年公主。

    如此賊臣,人人得而誅之。他日,必死於非命。

    若董卓覆滅,洛陽該當如何?

    「我主又當如何?」便有大儒席間求問。

    鄭玄含笑落杯。環視滿座高朋,笑容不減:「諸公何其急也?」

    「董賊大限將至。漢廷傾覆,便在旦夕之間。如何能不急也?」大儒反問。

    「『三王之道,周而復始』。天下十三州,只有洛陽乎?」鄭玄笑道。

    大儒亦醒悟:「尚有合肥侯,割據壽春。」

    「若賊臣亡於洛陽。所立新帝,名得實亡。合肥侯可統大位乎?」鄭玄亦反問。

    聞此問。眾大儒,各有所思,一時無言。

    少頃,便有四少師之蔡邕,慨嘆發聲:「關東群雄,皆尊合肥侯為帝。急於過河,必有一戰。」

    言下之意,薊王若急於一統江山,以大河為界。必與關東群雄,決一死戰。

    無論漢室宗親,如何作想。汝南袁氏兄弟,乃合肥侯外戚,必與薊王反目成仇。今袁紹為北海相,袁術為豫州牧。門生故吏,遍及關東。更有曹操



  
薰香如風推薦:  大反派也有春天  大反派也有春天2  英雄無敵之極品領主  魔卡傳奇  血蠻  
隨機推薦:  軍工科技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萬古第一神  武道霸主  紅色莫斯科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劉備的日常"
360搜"劉備的日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