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約走了三個時辰,樂異揚看到前方有一座大山。此山高入雲霄,綿延數百里,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太行山以北便是屬於契丹的「幽雲十六州」,以南便是中原諸州。太行山歷來是兵家常爭之地。早在東漢元初元年,漢安帝為防外敵侵犯洛陽,下詔在太行南端三十六處要衝屯兵。晉太元十九年,後燕慕容垂進伐西燕,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進入,滅了西燕。隋朝末年,李世民與竇建德相爭,李世民進據虎牢,使竇建德不能越過太行,李世民乘機佔領上黨,盡收河東之地。
大山上林木茂盛,隱約可看見樓閣的脊樑。走近一看,原來這裏藏着太原的千年寶剎----歸賢寺。樂異揚小時候聽父親說過,歸賢寺是當年士紳為了紀念契丹退兵捐資重新修葺而成。歸賢寺平時香火很旺,鼎盛時期每天都有各族人近千人前來燒香祈福。現在臨近天黑,寺里仍然人頭攢動,似乎讓人忘了戰爭已經悄悄地向無辜的百姓走來。
樂異揚趕了一天的路,此刻感到有點累了。昨日在太原買的乾糧已經吃盡,隨身攜帶的皮囊里的水所剩無幾。眼看快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他卻走到了歸賢寺的門口。「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在今晚暫時在這裏落腳。」樂異揚想起小時候父親給他說過的話,讓他長大之後一定要去歸賢寺上香。於是他便挺直身體走進了歸賢寺。
進入大門,邊見前方立有兩塊石碑。石碑高約三丈,寬約五尺。左邊是功德碑,記錄的是邊疆將士的英勇事跡及太原士紳的樂善之舉;右邊是恩澤碑,記錄的是高祖石敬瑭衣錦還鄉臨幸歸賢寺所做詩文。
樂異揚讀罷功德碑文,頓時對邊疆將士的事跡敬仰不已。然後他走到恩澤碑前,仔細讀着前人寫下的詩文。這裏謄抄數句如下:
「山頂平闊說道出群芳。美景雲列,撩人心懷。亂石騰空,繁花生樹,雜然前陳,應接不暇。循羅漢街以西,得石階百五十步,盡而寶剎出焉。「歸賢寺」三字呈余前。寺頗古,內寬亮。虛步入堂,漸臨佳境。」
又,「登而環視,天高地闊。江山之外,第見飛鶴斑斑。俯望西北諸山,連綿起伏,宛如粒粒碧玉珠;近瞰晉城,樓舍依山而構,櫛比鱗次,覆壓數十里。顧視歸賢,林木殷盛,廟宇成群,青煙縈繞,若回東都。」
正當樂異揚離開石碑進入寺院前庭的時候,他被一群和尚攔住了,領頭的一個年輕和尚道:「主持大師有旨,今夜寺內有大事商議,閒雜人等不可入內。」
樂異揚見天色已晚,寺周已經沒有其他住處,於是道:「這位師父,在下只是路過貴寺,想在貴寺暫住一晚,明天清晨便趕往京城。」那和尚卻不依不饒地回應道:「不行不行,倘若讓主持知道了,我們都得挨罰,你還是快走吧。」樂異揚還想解釋,和尚們早就不依不饒,一個勁地將他推向門口。
這時,一個老和尚出來了。他身穿紫色袈裟,頭戴毗盧冠,手中握着漆黑的佛珠,後面還跟了兩個小沙彌。樂異揚虔誠地鞠了鞠躬,老和尚對他笑了笑,便招手叫那個和尚過去了解情況。這個年輕和尚便走上前,在老和尚的耳邊咕嚕咕嚕說了半天。老和尚聽了之後,點頭同意後回到了佛堂里。
有了慧行法師的旨意,那個年輕和尚態度立刻轉變了,熱情地為他安排了寺院前庭的東廂,並給他準備了今晚的齋飯。樂異揚這時知道了這個和尚叫度悔,今年剛滿二十歲,太原東南人士。還從他口中得知那個老和尚便是太原有名的慧行法師,現在代理歸賢寺主持。歸賢寺真正的主持是慧空法師,如今正在後山閉關修煉,過幾天便要出山。聽說樂異揚要去京城,慧行主持便答應讓他在寺里暫住。
樂異揚心中很感激慧行法師。吃過晚飯正準備去拜訪他。這時,寺院突然進來三個太原的士兵。領頭那人約莫四十多歲,英姿勃勃,手中握着一柄長劍,徑直走進門來。樂異揚見狀馬上迴避開。
只聽到那人叫到:「慧空主持在嗎?」度悔和尚走出門,看見來人,微笑着問候道:「郭將軍,好久不見,主持閉關了。您先到西廂房休息,我這就去叫慧行代理主持出來。」那人大聲道:「好,快去快回,北平王緊急軍情,郭威不敢耽誤。」說完去了西廂房。
樂異揚心中納悶,軍情與和尚有什麼聯繫。他並非有意想偷聽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