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統史書中,到了亡國之時,往往「奸臣當道」,擾亂朝政,而「忠臣」則與「奸臣」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最後結局往往是代表正義與忠誠,忠君愛民的「忠臣」最後被強大而邪惡的奸臣勢力所壓倒、消滅。
這非常符合悲劇藝術的創作手法。
只可惜未必符合史實。
韋寶與一幫官員好一通寒暄,然後與多位相熟的高官親熱入城。
「酒宴都準備好了吧?」韋寶對林文彪道:「所有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務必請來,大理寺和都察院的所有人都請來。」
林文彪答應一聲,「都派人去辦了,請爵爺放心吧。」
魏良卿急忙道:「這哪裏好意思,讓爵爺這麼破費?而且,爵爺請這麼多人,怕是有上萬人吧?」
「沒事沒事,這都是小意思。」韋寶微微一笑,暗忖上萬人有什麼了不起的,一人二兩銀子的標準,也不過兩萬兩紋銀而已,這點錢不算什麼。
「還是韋爵爺有氣派啊。」顧秉謙忍不住讚嘆道:「看來,這回替魏公公和陛下解決遼餉銀的事兒,有着落了。」
韋寶聞言一驚,靠,什麼叫遼餉銀有着落了?
邊軍的餉銀找我想辦法?當我是財神爺啊?
韋爵爺攀附魏忠賢是順應歷史潮流,但內心對魏忠賢是毫不認同的,魏忠賢不說不學無術,至少沒啥大本事,充其量就是皇帝放出來執行政治任務的代言人而已。
若說魏公公有本事的,回到明末,問問苦難的民眾認不認同,江南的市民,陝北的農民,欠餉的士兵,作為這個時代的人,他們一定會為洗白魏公公感到極大悲哀。
天啟元年,奢崇明反叛,二月,台州兵變。
天啟二年正月,廣寧失陷,二月,貴州水西土目安邦彥反叛,四月,京師新募兵為取欠餉而兵變,五月,山東徐鴻儒起義。
天啟三年五月,京營士兵因遲發月糧,到總督戎政恭順侯吳汝胤門前鼓譟,七月,山海關士兵因糧餉不繼,大量逃亡。
天啟四年,長興縣吳野樵起義,五月,福寧州發生兵變,六月,南京操軍鼓譟兵變,八月,十月,山海關士兵又兩次鼓譟逃亡,八月,徐鴻儒義軍起義。
天啟五年正月,旅順失陷,九月,柳河大敗,十一月,戶部上奏,山海關年餉缺額一百七十萬兩,又修三大殿,瘋狂斂財。
天啟六年,論寧遠戰功,魏公公從子魏良卿封肅寧伯,三月,蘇州民變,八月,陝西已發生小規模的農民起義。
天啟七年,寧錦大捷後罷袁崇煥官職,魏公公養孫魏鵬翼為安平伯,魏良卿太師,魏鵬翼少師,魏良棟東安侯。
三月,陝西澄縣起義,饑民王二殺死知縣張斗耀,正式揭開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
天啟年間幾乎沒真正太平過,它爛但因為時間短反而給人一種誤解,覺得鍋都要給崇禎背。
崇禎時的全面崩潰其實就是天啟種的因開花結果的表現而已,就如癌症,早期就不是癌了?
而且,最主要都是爛在沒錢,大量的兵變,本身就給馬上要蓬勃發展的農民起義運動提供了人力保障基礎。
沒有大量當兵的人領着,光是農民,很難一下子發展的那麼快。
當然了,評價一個人如何其實也要看立場所在,在天啟皇帝眼裏,魏公公及他一家真是「滿門忠烈」,「功德萬世」。
魏公公就是皇帝手上一個工具。
魏公公對明朝滅亡的危害很大。
明亡是個系統性崩潰,魏公公的所作所為,無疑起到加速作用。
魏忠賢靠裙帶關係成為明朝政局實際操盤手,使得明王朝的政治道德出現極大缺陷,導致民心出現離散。
魏公公破壞了明朝的政治秩序,任人唯親,結黨營私,在他所處的那個內憂外患的時代,他還這麼幹,無疑加速明朝滅亡進程。
所謂魏公公能為百姓與官員斗,明顯是意淫,中國不存在外國的國王要依靠人民與議會,類似所謂東林黨,爭鬥以達到控制國家的情況。
明朝的皇帝不是沒權,而是很多皇帝不負責任或者自身
【0951 八百多萬兩紋銀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