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明鹿鼎記 > 【0971 幾方面微妙的勢力】

【0971 幾方面微妙的勢力】

便考慮到我宋時候銀子比較值錢,也是有夠磕磣的。

    至於宋為什麼歲入經常出現幾千萬貫、上億貫之類的奇葩數據,那是紙幣本位下通貨膨脹鬧的。

    據說大元還曾經歲入幾十億貫過。

    而赫德打理大清海關用火輪船抓走私之後,一年能收上2000萬兩更說明了這點。

    但是比起大清的對於商民出海,除了年限之外不做限制。

    限制年限是因為大清很畏懼漢人在南洋建立勢力,深惡痛絕,見到漢人勢力擴張就恨得牙痒痒。

    大明這110船引好像還是少了點,之前更是連110船引都沒有。

    聯繫嘉靖朝朱紈嚴厲打擊走私,被浙江福建士紳發動在中樞的勢力攻訐,被迫自殺。

    就能發現,閩浙士紳似乎並不願意開海。

    在海禁的前提下,有官僚支持的走私商人沒有被朝廷打擊的風險。

    除非碰上朱紈這種愣頭青,而沒有官面背景的走私商人有這個風險。

    雖然很小,明代海禁絕大部分時候執行上很寬鬆,這樣的情況,對於缺乏背景的中等商民是不利的。

    一旦開海,中等商民就能和官商勾結的巨商進行相對公平的競爭了。

    閩浙地區以富庶著稱,在宋元兩朝,其富民長期逃避稅役,勾結官僚,使得國庫空虛。

    明初開國,朱元璋曾經對閩浙地區的富民進行打擊,但治標不治本,其地的士紳勢力很快又崛起,影響朝堂。

    所以明朝開海進程的緩慢,以及隆慶開海的有限性,與這些閩浙富民的操縱,是分不開的。

    清朝不是很給閩浙富民面子,是否證明大清能夠更好地打擊豪強,保護平民利益。

    並不是如此。

    清朝土地兼併,能排在歷朝歷代第一。

    而晉商也在清朝過得猶為滋潤。


    明代平民出身進士約佔總數50%,清代則減至百分之三十幾。

    而父祖三代有生員以上功名者,則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百分之六十。

    可見平民向上流動機會漸減。

    清代,尤其清代後期,大行捐納制度,富與貴密結合,影響力量趨強;遂使平民向上流動機會大減。

    可見閩浙士紳在清朝影響力下降,乾隆皇帝寧願給廣東士紳面子,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這與打擊豪強什麼的沒有半點關係。

    由於閩浙是清軍南下中所經過的最富庶地區,而開國時清軍基本上是沒有軍餉的,軍紀極劣,在閩浙地區進行了極為殘酷的大屠殺,康熙朝為了對抗明鄭,又實施了遷界禁海,造成巨大的破壞。

    這些活動,造成了民間對於清廷的仇恨。

    所以後來,清廷對閩浙地區的士紳並不信任也是情理之中。

    廣東士紳取得清廷信任,是否就證明廣東人在明末不如閩浙士紳有骨氣,抵抗少呢。

    不然,廣東民風彪悍,在明末表現得尤其有骨氣,李定國與清廷便多次拉鋸於廣東。

    於是在明末清初遭到的破壞,更加驚人,如尚可喜屠廣州,據說一次就屠殺了八十萬人。

    但是因此,廣東士紳在明末清初幾乎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新產生的士紳階層,許多都是尚氏集團的殘餘,是由尚可喜集團及清廷扶持起來的。

    這無疑也是廣州十三行能夠得到清廷信任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限制商民出海,是損害了中等商民的利益。

    而廣東十三行的存在,證明在清代,官商勾結的巨商已經不滿足於和中等商民爭利。

    他們更是將手伸向了陸上與外國商船的貿易,通過尋求代理官營形成壟斷,使得無力出海的小商民之生計,也遭到了致命的打擊。

    這個情況在乾隆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之後更加明顯。

    廣州貿易的繁榮,是以犧牲沿海各港口的貿易作為代價取得的。

    中國各地的產品不能就近運往便捷的港口,而必須遠途跋涉運來廣州,增加了商品的運輸費用。

    從全局看,顯然有損於中國經濟的發



  
軒樟推薦:  萌皇  崇禎盛世  甲午崛起  《最猛三國》  
隨機推薦:  我的八零年代  從地球開始變強  布萊肯林場  武俠之大魔尊  巨門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明鹿鼎記"
360搜"明鹿鼎記"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