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為了順利地進太醫署,一直緊鑼密鼓地準備着。
兜兜轉轉了這麼幾年,機會終於到了。
劉青知道,自己若想進入官場,方衢是他唯一的指路人和靠山,方伊蓮是他唯一的選擇,也是最穩妥的選擇。
方衢謹找的這個最穩妥的舉薦人,是太醫院的劉太醫劉承仁。
劉承仁曾有求於方衢,所以很痛快的就應下了舉薦之事。卻沒料到劉青還真有幾分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以劉青現有的條件,直接就能太醫院做主藥或是藥童,只是沒有品階,根本就談不上前途。這個想法,在方衢這裏就直接給否定了。
劉承仁又提議:「以劉賢侄的資質,若是能進太醫署,學個三年五載,只要能通得過醫博士藥博士的考核,取得醫師或者醫正的資格,就可以獲得九品的官職,領取俸祿。」
劉青當即一口應承下來,只要能進太醫署這個大門,他就能努力爬得更高。
再聽了劉太醫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太醫署的情況,劉青立即就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裏,除了有後台有舉薦人,自己還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立足。
因此,他抓緊一切時間,懸樑刺股,拼命苦讀。
過完上元節,正月十七,劉太醫帶着劉青到太醫署參加入學考核。
太醫署的太醫丞喬孟,是劉承仁的同窗,兩人交情非淺,劉太醫早就打過招呼了。
劉青一到,助教就直接拿着太醫署全套的入學考核題目,帶劉青去了考場。
考試題目分醫學和藥學,劉青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使出渾身解術,筆試面試,折騰了整整一天,終於通過了入學考試。
醫博士根據劉青的成績和實際經驗,將他安排在了醫學部的瘡腫科,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外科。
太醫署的醫學生,統一住在太醫署的宿舍。
等劉青住進宿舍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考了整整一天,什麼也沒吃,只喝了幾口水,可是他精神奕奕,毫無睡意。
和他住同一間宿舍的學友叫做楊啟,已經入學一年了。
楊啟的父兄在前朝就是羽林衛,不願自己家人世代上陣殺敵,立了戰功後,特意求了恩典,給了楊啟一個讀書的機會。
楊啟全家感恩戴德,對於功名利祿倒沒有太多想法,只想着平平安安給楊家留個後。
楊啟為人隨和,性格內向,對同窗倒是十分友好,劉青問什麼,他就答什麼。
很快劉青就打聽到了他想要知道的信息。太醫署的醫學生,有統一的衣食住行的作息時間,文房四寶書本制服鋪蓋皆統一發放,每月還有少許津貼。
瘡腫科的學制為五年,有優異表現的,可以提前參加考試。
劉青又主動問道:「楊兄進瘡腫科,是太醫令安排的還是自己選擇的?」
楊啟苦笑:「哪能自己安排呢?我的父兄在軍中,我如果將來考試合格,多半就是去做軍醫。」
劉青愣了一下又問道:「楊兄,你已經學了一年了,我聽助教說,你的成績很優異,想必考試是通得過的。」
楊啟沒有否認:「很優異還談不上,在這裏學得好的才有機會可以進尚藥局或者太醫院。」
劉青又試探着問:「楊兄,這裏有沒有學了幾年還考不過的?」
楊啟嘆了一口氣:「最好和最差總是有的,有的人學了幾年還考不過,有的人一兩年就考過了。
據說太醫署在前朝,就有人只學了兩年就取得了醫師的資格,進了尚藥局做醫師。」
劉青聽得熱血沸騰:「只有兩年?」
楊啟看了他一眼:「聽說那人是醫學世家,兩歲起開始認字,讀的就是醫書,家裏還有藥鋪,進太醫署不過是走個過場,鍍個金。」
劉青極力克制住自己,才沒有當場狂笑。
他覺得揚啟說的這個人,簡直就是在說他。那位前朝的天才師兄,條件跟他一模一樣。
劉青覺得自己的未來,一下子就清晰可見了,他也要在兩年之內考出醫師,甚至做得更好。
太醫署位於皇城內,有皇城侍衛定時過來巡夜。
聽到窗外傳來的動靜,劉青這才切切實實地感到,他劉青終於踏進
第四十九章 太醫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