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契丹貴族崇尚漢學,但尚武精神並未消退,從男到女、從小到老,評價人的第一標準就是夠不夠勇猛,然後再說人品。
洪濤是既膽小又羸弱,放到南朝士大夫階層里都算不上出類拔萃,與契丹人的審美標準幾乎就是對立的,必須被看不起,進而就開始懷疑他過往功績的真實性。
「殿下慢下結論,南朝人向來詭計多端,我們還是依計而行,找機會多看看為好。」蕭兀納比特里公主年長一些,更穩重。雖然也對洪濤的表現不太看得上,但也沒那麼容易下定論。
這次遼國使團南下只有一個目的,探聽大名府路虛實,主要針對的就是這位南朝駙馬王詵。這位駙馬離開甘涼路不久,一隊西夏使節借着朝貢的機會抵達遼國,同時也把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帶給了遼人。
西夏人一直避免談及宋夏涼州之戰的詳細細節,但這次卻和盤托出,重點突出的就是駙馬王詵率領的湟州新軍。用意很明顯,警告遼國皇帝有個大壞蛋到你們身邊了,肯定不懷好意,千萬小心。
遼國君臣都聽懂了,也深以為然,然後就有點含糊。遼國會怕宋朝發動戰爭嗎?按理說以前不怕,步兵進攻騎兵是非常非常冒險的舉動,可算得上九死一生。
但這十多年遼國內部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耶律洪基這位皇帝很像後來的宋徽宗,滿身都是文采,但當皇帝不靈。
他甚至比宋徽宗還爛,不光沒把國家治理好還引起了繼位者之爭。先是皇太子妃被權相耶律乙辛誣陷與伶人偷情,接着皇太子也讓耶律乙辛誣陷貶黜,最終死在了耶律乙辛手下。
這皇帝當的連名正言順的皇太子都保不住,是不是很窩囊?更窩囊的還在後面呢。耶律乙辛覺得皇孫耶律延禧也礙事,又想故伎重演。
結果被蕭兀納聯合耶律洪基的小女兒耶律特里力保皇孫小命,並誅殺了耶律乙辛一黨,算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耶律洪基本來想將小女兒耶律特里許配給蕭兀納,但蕭兀納不知為啥拒絕了,只答應任南院樞密使,並主持接待了西夏使節,對駙馬王詵出任大名府路經略安撫使一事最為敏感。
耶律乙辛是誅殺了,跟着他一起密謀造反的官員也被殺了,這些人里不乏百戰將領,現在的遼國正虛弱着呢。
東邊的女真人和渤海人、西邊的阻卜人都不太安生,耶律洪基手裏能用的將領也不太多,到底該先應付東面還是西面或者南面,必須得有個主次之分。
相比較起來,最大的還是來自南朝的威脅,這種戰爭一旦打起來規模就不會小,想打就得提早佈置,在東西兩邊採取安撫政策。要是沒有這種跡象,那就先把工作重心放到內部平叛上。
怎麼確定宋朝君臣到底有沒有北進發動戰爭的意圖呢?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目標還是落在了駙馬王詵頭上。
縱觀河北兩路和河東路變化最大的就是大名府路,唯一值得關注的也只有這位來自甘涼路的駙馬。
假如宋朝君臣想發動北伐那必須是派他來做準備的,假如不想發動戰爭,他為何要來大名府路呢?只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答案就明確了。
主意有了,可用什麼方法去搞清楚駙馬王詵來大名府路的用意呢?就算派細作也接近不了朝廷一品大員。這回是越國公主耶律特里提出個比較合理的建議,利用使團。
特里公主不光提出了建議,還願意親自執行。契丹人並沒有後宮、婦女不得干政的習慣,於是遼國公主就成了南院樞密副使,由蕭兀納護送跟着使團來到了大名府。
「大名府路經略安撫司……這裏是不是王詵的府衙?」說來也巧,館驛在城東,想從城南到城東,不走小路的話就只能沿着南北主街走到城中心,再上東西大街。
洪濤的知府衙門和安撫司衙門正好就在這條南北主街靠近十字路口的地方,門口新加的一塊牌子引起了耶律特里的注意。
「想來應該是,他不僅知大名府,還是大名府路的安撫使。你看門口這些衙役,和護送我們的黑衣人一模一樣。」蕭兀納別看外表粗粗大大像個莽夫,心思卻很縝密,觀察的也仔細。
「駕!我乃大遼公主耶律特里,要見你們的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