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好官人
出乎張正書意料的是,當張正書把他渾渾噩噩經過和樂樓,然後被呂娘拉進去,接着李師師派若桃解圍,再到借酒消愁,最後誤打誤撞擄獲了李師師的芳心……毫無誇張,也毫無隱瞞地跟曾瑾菡說了一遍,可曾瑾菡卻始終沒有過激的舉動。
「難道姝兒她已經……心灰意冷了?」
張正書突然覺得自己真的不是東西,明明有這麼好的一個妻子,為什麼就是經受不住誘惑呢?虧他還是一個穿越人士!
只是接下來的一句話,曾瑾菡讓張正書是怎麼都沒想到的:「嗯,你喜歡就好。」
「姝兒,要不你打我吧,你打我的話,我心裏也會好受一點的……」
張正書急了,他現在已經有點顧不得李師師了,只想着不要失去曾瑾菡。
曾瑾菡太聰明了,她自然明白張正書為何會說出這句話來,也知道張正書誤會了她的意思,也認認真真地說道:「郎君,我確實有點不開心。但是,我是會同意讓那個李師師進門的。」
這一下,張正書是真的吃驚了:「為什麼?」
曾瑾菡忸怩了一下,然後才說道:「你都當官了,不納妾反而不美。前兩天家翁還派人詢問,幾時讓他抱孫。我……與你都未曾行周公之禮,如何能有身孕?若是那李妹妹進門,倒是可以……」
張正書明白了,原來如此!
都怪他還沒把宋朝的風俗給摸透,確實,宋朝大多數人還是一夫一妻的,因為普通百姓佔大多數,想納妾也得有錢不是?但是,有錢人卻大多三妻四妾,就拿曾瑾菡的父親曾文儼來說,發家之後為了在人前做生意有面子,也納了妾,還不止一門。沒錯,就是為了面子而納妾,有錢人不納妾,反而是落面子的。
大抵上是因為「河東獅吼」的緣故吧,男人出去都怕被說「妻管嚴」,怕被說「家有悍婦」,所以才形成這種風氣。當然了,男人心中肯定是暗爽的,要不怎麼說古代都是男人的天堂呢?嗯,前提是有錢的男人,沒錢的男人就苦逼了,要是有本事養活一大家子還好說,沒本事的話真的無比淒涼。
「可問題是,師師她……要一年後才能進門……」
張正書嘆了口氣,曾瑾菡的圖謀,註定是實現不了的了。
「啊?」
這會輪到曾瑾菡目瞪口呆了,張正書只能把休閒會所的事說了一遍,連李師師要報恩的心思都沒有保留。
「想不到她會是這樣的人……」曾瑾菡對那個「狐狸精」有了點改觀,畢竟在宋朝這提倡「仁孝」的國度里,孝順和知恩圖報的人總是會被認為是好人的。換句話說就是,哪怕一個汪洋大盜,他知恩圖報,也能被津津樂道。是不是很不可思議?這就是儒家治國的弊病之一了,只講道德不講原則。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常常是這麼看問題的:一個好人無心做了一件壞事,立馬就成了惡人;而一個壞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了。
荒謬嗎?
太荒謬了,可這就是宋人,乃至後世大部分中國人的看法。不得不說,儒家影響中國太深遠了,有積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也不少。當然了,這和儒家選擇的方向有關,也和歷史大勢有關。如果不是宋被元滅了,理學不會異軍突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成了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學(朱元璋把朱熹奉為祖宗,自然要提倡程朱理學了),儒家也不會迂腐到那等地步。
說實在的,宋朝的腐儒雖然迂腐,卻勝在有堅持,甚至敢為他們認為的真理而死。但是明清的儒者會嗎?不,大部分儒者都選擇明哲保身,卑躬屈膝。這就是差別,這也是儒家選擇的方向。
說白了,儒家已經成為了統治者粉飾的工具,只要有用,就拿出來用一用,至於儒家積極的一面?他們才不理會,任由自生自滅。所以,才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維護綱常倫理,維護男性權威的斷論出現!
納妾成了炫富,炫耀權力的途徑,就可見一斑了。
張正書嘆了口氣,他終究不免成了俗人,哪怕有一萬個理由,他也還是納妾了,還是「同流合污」了。既然如此,他就敞開了心扉享受吧。
「姝兒,我不奢求你接受她。如果你不喜歡她,我可以讓你們分開居住,大不了我跑多一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