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洪山長這麼一鬧,他的女兒洪氏如今在外人眼中確實是大皇子妃的不二人選——只要不是失心瘋,絕大多數有資格和皇家聯姻的人,是絕對不會願意讓女兒跳這個火坑的——可是,太后作為大皇子的祖母即將召見洪氏,這風聲傳出去之後,仍然引來了不小的騷動。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而張壽很確信,如果讓人知道,太后竟然點了他和朱瑩一塊陪着見洪氏,那麼輿論恐怕會更加一片譁然。這種場合,永平公主絕對比朱瑩合適,而三皇子四皇子這種小孩子也遠遠比他合適,太后非要帶上他幹嘛?
嗯,排除掉太后對他另眼看待這種不切實際的理由,這正常嗎?如今看來,他的身世應該是不會爆雷了,可太后對朱瑩好像比對自家嫡親孫女還要好,難不成是朱瑩的身世狗血?
雖然覺得明天這事情滑稽到不合邏輯,但張壽在清寧宮和太后據理力爭到最後都沒能推脫,這事兒還是成了鐵板釘釘。於是,中午出了皇宮之後,缺席了一上午課的他在下午給一群新鮮出爐的學生們上滿了一下午的課,然後……
鑑於明早又沒法上課,他就給學生們佈置了明天足夠做上一上午的習題!
如果放在後世,張壽大概會成為最遭人痛恨的魔鬼教師,然而在如今,和以往一樣,他這行徑非但沒有遭致學生的痛恨,反而在這一天散課之後得到了人人稱讚——當然,理直氣壯以張壽早上進宮有事為名,下午硬是留下來聽講的三皇子,那是張壽最鐵杆的擁護者。
「老師就算有正事也沒忘了我們,真是兢兢業業……話說我回宮一定對父皇說,明天下午我也不回去了,誰讓他老是沒事就召老師進宮!」
三皇子,要是咱們那位年輕的老師不常常進宮,幾乎不用上朝的他那豈不是在朝堂上全然談不上影響力?再說要不是人在皇帝面前那麼出彩,你又怎麼會成為他的學生?
紀九這個齋長,本來就是張壽最大吹捧者。天賦及不上陸三郎的他,只能在這種方面實現自己的超越。此時他一面腹誹三皇子的幼稚,一面立刻接着三皇子的話吹捧了起來。
「要想出這麼多題目,老師肯定不知道費了多少工夫!《九章算術》裏,每種類型的題目也就是一兩題,我們卻是學一點,就能做大量題目鞏固所學,真是太幸運了……」
當這一日離開九章堂回家的張壽,因為阿六一直都在默默旁觀的緣故,於是得知紀九和三皇子領頭的一群學生「溜須拍馬」的行徑時,他只覺得自己的心情很複雜。題海戰術居然也有被稱讚的一天,這是什麼世道?這大概是後世學生們絕對不可能想像的。
不過也是,這年頭的讀書人,最受重視的能耐就是死記硬背。不到兩千字的《大學》,背!不過三千來字的《中庸》,堅決拿下!一萬三千餘字的《論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三萬四千多字的《孟子》,雖然有點難,但要考科舉,必爛熟於心!
這還是四書,四書之外還有五經!尤其是《春秋》,因為原版太過簡略,往往和春秋三傳作為合集,但左傳、穀梁和公羊全都是相當可怕的大部頭,雖然學生多半挑其中的一種進行研修,可仍然要面對穀梁和公羊動輒四萬字的篇幅,左傳更是洋洋灑灑十九萬字!
古人寒窗苦讀十年,也未必能把這些書全都倒背如流,哪來時間去學別的?
於是四書裏頭出題目都要出爛了,從院試、鄉試、會試,再到各種低級的歲考科考,以及相熟的人彼此出題互試,無數的題目和範文,這才養活了那麼多的八股文選家,形成龐大產業。可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大一批寒門貧家的學子得不到足夠的練筆,游離在門檻之外。
至於數學也就是算學,研修的人數都嚴重不足,哪來那麼多有本事夠本事能出題的人?
「此一時彼一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張壽輕輕念出了這句話,隨即就釋然了。只要學生們滿意,那當然就萬事大吉,不是嗎?他呵呵一笑,隨即就對一旁的阿六說道:「你回頭去見一見曹五,就說是讓他稍安勿躁,要是覺得閒着難受,就幫我個忙。你把楊好他們幾個輪流調過去,讓他們那邊幫忙磨礪磨礪。」
原本有些沒精打采的阿六立刻就振奮了起來。他甚至快走兩步直接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