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的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曾經留下了重重的一筆,杜克和蝙蝠俠系列也必將如此,只是最後的被定義的形象是正面還是負面,恐怕任何人都無法說清楚,而這場關於電影和暴力的全社會性大辯論,也不會得出真正的結論.pbtt.
時事製造了輿論,輿論又在影響時事發展的方向。
或許等杜克徹底老去的時候,回頭來看這場媒體上爆發的關於電影的大辯論,也會覺得很有意思,作為一個導演,不管被動還是主動,捲入這種事件當中,也註定會在全美的發展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場辯論已經超過了《黑暗騎士崛起》的範疇,將整個荷里活都捲入了其中,而且被某些集團推出來的道德人士,也將推動者列入了攻擊範圍。
在這些道德人士眼中,整個電影業都是有罪的,他們在媒體上列舉出了荷里活電影的「七宗罪」!
電影一宗罪:引發反派崇拜 。
「荷里活是提供奇觀體驗的電影工業系統,不僅在於視覺效果,更在於故事和人物的奇觀化。而為了做到劇情上的合理的匪夷所思與正邪對立的極致爆發,荷里活的編劇和導演都在絞盡腦汁 。」
「觀眾需要刺激和娛樂,荷里活把反派從早期的殺人狂塑造成了中期的精神病患;再從《七宗罪》中的警示者塑造成了小丑那樣的具有思辨意味的思想罪犯。而在反派的這種嬗變過程中,正面角色改變不大,這就造成了在戲劇影響力上,反派角色漸漸佔據了主動。」
「不管是電影中的邁克爾?皮特森,還是出現在銀幕上的查爾斯?曼森。他們都是在沒有英雄、或者是英雄淪為政治宣傳工具的語境裏的被推上神壇的人物。 而更加誇張的電影則放大了這種神話色彩,讓罪惡沾染上了具有啟示錄意味的行為。無論是單純的暴虐、抑或是簡單的復仇,或者是警示醒世,甚至是小丑般的思辨,都令人從獵奇到喜歡、從欣賞走到崇拜,最後偶發性的變成了效仿。」
電影二宗罪:彰顯暴力奇觀。
「電影情節講究的是矛盾、衝突、戲劇性。所以暴力便成為了荷里活商業片裏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方面,對暴力的描摹展示提高了公眾的胃口,荷里活唯有不斷增加暴力犯罪的砝碼才能不被淘汰;而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暴力又在不斷地刺激荷里活.pbtt.查爾斯?曼森的門徒瘋狂殺掉了波蘭斯基妻子。而到了杜克?羅森伯格的手下,這位最有人氣和號召力的魔王曼森被融入到了小丑的性格和習慣性動作之中。而銀幕上升了級的小丑,又反過來重新引導了現今的青年,讓他做出了更為出格、更為令人髮指的舉動。」
「銀幕上的暴力,其本身只是敘事元素的一種。影院的燈亮起字幕一出,暴力本該結束了,但大眾傳媒則擁有放大和奇夸的作用,本不該蔓延到生活中的暴力逾矩了,這種遮蔽全貌的展示,必然會導致暴力的濫用。」
「奧利弗?斯通用《天生殺人狂》完成了對媒介暴力的嘲諷 ,可是更為嘲諷的是,這部電影引起了著名的哥倫拜恩高中大屠殺;馬丁?斯科塞斯用《出租汽車司機》完成了對越戰創傷和戲劇性暴力的書寫,但卻也導致了美國青年約翰?欣克利對朱迪?福斯特的迷戀和對里根總統的刺殺。」
電影三宗罪:推崇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或者是用暴力反暴力。都是導演常用的招數。在那些影片中,面對法律無法制裁的暴力 ,以暴制暴是唯一的選擇。而更為隱晦的以暴力反暴力,則是導演們最終極的舉着法律反法律的敘事手段。」
「只是此中深意,未必人人能理解。所以,很多影迷會喜愛《七宗罪》裏心思縝密的約翰?杜伊,會欣賞 《沉默的羔羊》裏高深莫測的漢尼拔教授,會讚嘆《黑客帝國》裏的史密斯先生,會迷戀《老無所依》中的高壓氣殺手,會鍾情《黑暗騎士》裏的小丑。以暴制暴固然大快人心。但是對暴力毫無節制的效仿,只能使暴力變成傷害社會、傷害人類的載體。當暴力走下銀幕,擺脫造夢機的光暈,我們看到的。只是慘劇。」
電影四宗罪:大眾圍觀效應
「公眾圍觀,蜂擁而至的討論,無限地放大着暴力事件的社會意義。媒體要挖掘人物背後的社會性本無可厚非,只是
第八百七十五章 虛心接受,堅決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