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皇城內,文淵閣中,這是天下中樞,大周帝國四京十八省的大政就在這邊決定,能在這裏的人每個都是人精,一個眼神,神色的小小變化,每個人都會分析判斷。
孝德皇帝居中而坐,身後的心腹太監戴權想木塑一樣低頭站立,仿佛從不存在似的。
而在下面,則站着義忠親王、忠怡親王、忠順親王三位王爺,以及內閣、尚書、都察院等諸位大佬。
大家都在為國家大政方針進行商議。
「厄羅斯東方總督科羅廖夫率兵攻打我西北准格爾地區,當地守軍大將岳麒麟正在奮勇抵抗,相信不日必會有捷報傳來。」
「大輪明王和金輪法王不和,請朝廷予以調停。」
「黑遼葉赫那拉部有不穩跡象……」
「贛省發生地震……」
「海河水利工程已經開工……」
隨着各位尚書將軍國大事一一奏明,孝德帝和三王、五閣老對於這些大事一一商議,做出決定,說的差不多的時候,孝德帝有手指輕輕彈了一下桌面,文淵閣當中立刻安靜下來。
孝德帝看向戶部尚書馬桓,開口詢問道:
「庫中錢糧可充裕?」
問及這個,也是大學士的戶部尚書馬桓朗聲答道:
「按照陛下吩咐,處理完這些大事之後,庫中存銀尚有四百萬兩,這都是陛下聖明,國庫從此無憂!!」
「很好。」
孝德帝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畢竟國庫充盈,的的確確是他這個天子的功勞。
要知道太上皇退位之時,國庫中有一百多萬兩的虧空呢。
幸虧他手中有能臣,短短几個月,便讓國庫充盈,只怕古往今來的皇帝,也沒幾個能比得上的。
想到這裏,他心情更好,於是開口問道:「今日大事已經商議完畢,諸位愛卿還有其他什麼事嗎?」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本出列道:「陛下,都察院、翰林院、國子監等處的言官們的奏疏這幾曰都已經遞到了文淵閣,不知道陛下聖意如何?」
孝德帝臉上的笑意突然間淡了,冷冰冰的說道:
「不知道徐愛卿為何如此的確定,你怎麼知道這些奏疏沒有被朕打回去了呢?」
徐本神色一窒,奏疏按照規矩是要遞到通政司,然後通政司轉給文淵閣,經過審核之後才會到皇帝手中,很多時候不重要的奏摺有閣臣直接批覆,天子未必能看到。
畢竟天下事何其眾多,皇帝只需關注大事,微末細節的消失自然有閣臣和內閣行走批示即可。
都御史徐本此次卻好像能知道這些奏疏都到了天子手中,開口直接詢問,卻被孝德帝抓住了話柄。
「陛下,徐大人本就是總領監察言官,有此一問也是職分所在,些許口誤,陛下寬宏大量,放過就是了!」
徐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跪下認罪的窘迫時候,義忠親王淡然的給他解了圍。
他義忠親王不但是太上皇委派的「制衡之王」,本身還掌管吏部,說話分量很大,儘管孝德帝威權日盛,但是還是得給義忠親王幾分顏面。
孝德帝掃了徐本一眼,語氣十分平淡說道:
「朕每日收到的言官奏疏多如牛毛,儘是吹毛求疵之事,徐愛卿說的是哪件?」
皇帝這麼一問,哪個大臣敢順杆回答?
豈不是直接坐實了自己吹毛求疵的名聲?
「徐大人,你身為監察言官的總領,所奏何事你想必知道的最多,直言便是!」
這會打圓場的是忠順親王。
他是皇帝一母同胞,面子自然比其他兩王大一些。
徐本稍微整理了下,朗聲開口說道:「揚州是江淮重鎮,乃是漕運樞紐,糧秣輜重匯集之地,更是天下鹽運中心,朝廷在揚州設置官署就為了嚴懲不法,督促轉運輸送,舍利鹽運衙門,則是為了管理鹽務,如今揚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林如海卻肆意妄為,縱子行兇,橫行不法。」
聽到這「林如海」這名字之後,文淵閣中的官員有幾個直接低下了頭,還有的口鼻觀心做沉思狀,卻向後縮了幾步。
幾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