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他好似翱翔在天空中的一隻雄鷹。
「書里那些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形象,如同一團團模糊的,但卻跳動的火焰在我的眼前閃爍。」
「我想起g曾經在《紅岩》的扉頁上寫着:任何化學物質產生的火焰,最終都會熄滅,而用生命點燃的火焰將……永遠……燃燒。」
洛一明的朗讀結束了,他的雙手舉起,左手中拿着那本輪椅上的夢,那是他驕傲的獎盃。
因為讀書,因為朗讀,他感覺很驕傲。
之為一位朗讀的親身參與者,一位朗讀者節目的總導演,他為能打造這樣啟發心靈的節目感到幸運。
全場報以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再一次被洛一明的實力折服。
第一期的朗讀者,被一些人挑刺董青的煽情能力不夠,假哭。
那多少影響了朗讀者的火爆程度。
可第二期,朗讀者在洛一明和黃博的合作下,炸裂了整個華夏。
那些第一期之後便期待這個節目的媒體,在看完了第二期的朗讀者之後,都對洛一明這個鬼馬天才,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篇文章有一千字了吧?
洛一明熟練的背誦了下來,不,洛一明是走進了這個人物,用她的口吻把故事分享了出來。
這才是真正的文章和人,相融後的朗讀。
精彩!
完美!
張舟是西江西山中學的校長,他正好在看這一期洛一明的朗讀者,聽了洛一明的朗讀之後,他覺得學校裏邊各年級應該開展這樣的朗讀活動。
許婉清是浙省行州市的教育局副局長,她對於央視的節目都會關注,前段時間央視宣揚的朗讀者節目,她今天恰好看了。
在洛一明的朗讀之後,她深深的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沒有很好的推動民眾的閱讀。
她決定約談幾所中學和大學的領導,把學校的朗讀繪聲繪色地辦起來,逐步擴大到民間,復甦文化。
《朗讀者》火了,在當期節目結束後,央視很快統計到了第二期朗讀者的收視率。
收視率35。
在同時段的節目中,朗讀者收視率將芒果台的快樂大本營壓在下邊,穩穩地佔據第一的收視寶座。
而其他衛視這會的綜藝,根本是望塵莫及。
朗讀者再一次的成功了!
他更加有着洛一明的標籤。
這是綜藝節目,沒錯,但它所傳遞的責任感、溫情與其他娛樂節目不同,它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
不光是年輕人會思考,身邊的父母乃至爺爺奶奶,都對這檔節目讚不絕口。
文化綜藝節目,一直以來都是不被看好的啊。
央視在這條路上,嘗試了很多節目,屢屢以失敗告終。
但朗讀者成功了。
《朗讀者》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朗讀本身,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
一個晚上的好評發酵,新華時報在第二天頭版評論了朗讀者:一個節目若內核浮泛,即使當下再紅火也很快會被厭倦與遺棄。
而一個節目,它若以傳承文化,宣揚正確的價值觀為使命,它必定可以長存。
中華文學點評:《朗讀者》是傳播文化的一股「清流」,節目中朗讀嘉賓分享各自的動人故事,帶給觀眾文學、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
而洛一明和董青的朗讀分享,則讓這股「清流」更加透徹、明亮。
陸川昨晚上也看了朗讀者,下一期的朗讀者嘉賓就是他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那一期節目會不會這麼炸裂。
今天,是他向華藝影視公司遞交辭呈的日子,他終於還是做了決定,從華藝影視出來。他下一個目標,便是籌備自己的影視公司。
說創辦自己的影視公司,陸川知道這步棋很難走,他也缺少很多資源,包括資金。
但和華藝影視的矛盾越發突出,只能選擇華藝簽約的藝人拍戲,電影的質量不能保障,讓陸川最終毅然決定,和華藝分道揚鑣。
也許是看了朗讀者這一期,陸川對洛一明越發喜歡,他猛地冒起
第兩百八十八章、全民朗讀時代(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