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四年,北方朝堂風起雲湧,南方諸地依舊風平浪靜。
當然只是整體局勢穩定,暗地裏的各種爭鬥,以及利益交鋒卻是必不可少,尤其是江湖上的紛爭從來都沒少過。
鐵門在南方各地擴張迅速,能夠跟他們一拼的勢力,只有南方佛門一家。
可惜,南方佛門此時的心思並沒有放在江湖紛爭上,高層的目光全都落向局勢微妙的北方,靜等大隋權力變更過後的嶄新局勢。
佛門這次很被動!
他們支持的太子楊勇倒了,在皇室曾面失去了代言人,或者說合作者。
相反,由陰葵派支持的太子楊廣贏面很大,一旦這位上位會不會針對佛門出手壓制,這是佛門高層必須考慮的問題。
要不是楊堅留下的底子太過厚實,以佛門一貫的行事作風,在如此尷尬的局面下,很可能做出直接掀桌子的舉動。
可惜,大隋國力相當強勢,手下掌握的軍力以及高手集群,可不是佛門能夠硬撼的。
在隋帝楊堅重病當口,佛門的關注全都放在北地局勢上,哪有心思參合南方的江湖紛爭?
就是他們有心,也不可能爭得過鐵門。
佛門還是要臉的,他們不可能象普通的江湖門派那樣,派出手下的精銳武僧參與江湖紛爭,他們最喜歡做的還是高高在上充當裁判,而不啻赤着胳膊直接上陣。
再說了,鐵門也不是好對付的。
有吳侯雷虎這位天下第一高手暗中支持,又有吳侯領這個南方錦繡繁華之地作為後盾,鐵門手中資源不缺高手眾多,南方佛門除非出動壓箱底的一流高手集群,否則基本沒辦法壓制鐵門的擴張太勢。
關鍵是鐵門的擴張,背後有吳侯領實力強悍的經濟勢力助推,一旦鐵門在其餘地方開拓新地盤成功,吳侯領的經濟勢力便會順勢而上,依靠豐富的商品資源直接吞下此處的商業資源,佛門可比不了。
更不用說,吳侯可是聖門中人,不說他會不會出手,單單吳侯領那一票聖門一流高手,也不是南方佛門願意招惹的對象。
還有吳侯麾下軍隊之中,數量難以猜度的橫練高手,都不是南方佛門此時願意硬拼的對象。
要不是南方佛門沒有爭鬥之心,只怕清虛老道這位新晉道門先天后期高手,就會一直坐鎮棲霞山的棲霞觀中,將三論宗的嘉祥老和尚牢牢拉扯住不敢分身。
更叫南方佛門忌憚的是,因為吳侯領的經濟輻射,建康這邊的許多商業勢力都成了附庸,佛門要是擺明車馬跟鐵門對着幹的話,指不定就會被建康的部分商業勢力拋棄,每年損失的香火錢糧絕對能叫佛門高層吐血。
單單建康之地便集中了超過七百家佛寺,不管大小如何,單單以一地之力養這麼多的佛寺,可想而知生存壓力有多巨大。
這都是被活生生餓死的梁武帝功勞,這廝崇佛崇到了瘋魔的地步,除了大肆建立佛寺,以佛寺取代道觀之外,還劃撥了大量土地給予佛寺作為寺田。
如此關懷,可以說得上瘋狂了。
南方佛門的勢力,也因此膨脹得相當厲害,之後不管南方風雲變幻,都沒有勢力願意輕易招惹佛門。
可惜,梁武帝為南方佛門壯大出了大力,結果侯景之亂他被活活餓死時,佛門卻是冷眼旁觀沒有伸出援手,也不知他死前有沒有後悔過。
本來建康佛門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不管是梁國還是陳國之時,這裏的佛門寺院不僅能得到權貴富賈的香火供奉還是寺產,就是最混亂的時候日子都能過得不錯。
只是當吳侯領發展起來後,建康一干佛寺的日子就難過了。
先不說隨着商業緣故香火供奉開始減少,誰都知曉吳侯出身道門,想要巴結吳侯起碼得表明支持道門的態度吧。
再有,吳侯領為了拉攏民心搞出的分田之策實在太過狠毒,建康這邊的無田百姓陸陸續續都跑去了吳侯領,其中大部分都是各豪門以及寺院的佃戶。
少了佃戶幫忙耕地和盤剝,各大佛寺不得不讓僧眾親自耕地,這叫享受慣了的僧人相當不滿,由此甚至出現了小面積的還俗之事發生,可把建康一干佛寺高層弄得好生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