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霖和自己的侄女已經到了跟前,聽說兩個堂妹一塊有了身孕,徐知常心中也頗為高興。
「這如何使得,少宰,在朝堂說的邸報的事,下官回去之後,在禮部查了一下,確實已經荒廢許久了。」
楊霖心裏暗罵,這鳥大宋,有用的東西全都搞壞,養着最多的文官,卻什麼活也不肯干。無數的閒散官員,每天在汴梁的青樓里吟詩作對,醉生夢死,還以為是真的沒活干。原來有活也沒人干,以前還真是養了一群廢物。
「朝廷政令不同,如何能夠推廣新政,依我看乾脆在禮部,專門成立一個衙署,負責邸報的謄抄和傳播。一十三省,都要有專門的驛卒,負責傳遞邸報。朝廷政令一出,最遲要一個月內,到達所有邊陲!」
徐知常暗暗掐算,問道:「這個衙署,既然在禮部,不知道要設幾個官吏,是和品階?」
「你去找吏部的人商量,不宜過高,也不能太低,就從每年太學選拔的進士中挑選就是。至於衙署的名字,就叫通政司好了。以後朝廷的所有早朝內容,都得記錄下來,選重要的不忿謄抄印刷,然後發送各地。
讓地方官吏,也能通過邸報參與到早朝來,別以為山高皇帝遠,這大宋哪裏都是天子腳下。」
徐知常記得十分條理,頻頻點頭,前者開設的驛站,又有了新的用處。如此一來,確實有利於新政的實施。
楊霖怕他不能完全領會自己的意思,又補充道:「這次不是走形式,每個月就要集中發一次,地方上的政績和意見也要寫成奏章,由驛卒順路帶回。既然要做,就落到實處,萬事以新政為先。」
徐知常抱拳道:「少宰放心,我們禮部勢必鞠躬盡瘁,為少宰做好這個通政司。」
楊霖點了點頭,徐知常微微作揖,和侄女說了幾句話,便告辭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