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冠冕唐皇 > 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

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

    位於青海西側的伏俟城,乃是曾經的吐谷渾王城,也曾經是吐谷渾境中的第一大城。

    現在之所以不是了,那是因為吐蕃在攻滅吐谷渾後,於靠近白蘭羌的烏海西境另造雄城,直接命名為吐谷渾城,用於安置由吐蕃所扶植起來的吐谷渾傀儡王室。

    為了宣示吐蕃的恩威與強大,那座吐谷渾新城建造的也是極盡宏大,規模遠遠超過了原本的吐谷渾王城伏俟城。

    但即便如此,伏俟城仍然是吐谷渾故地的軍政中心,一則因為這裏地傍青海,又有各種人工開鑿的渠池繞城,水草豐美,宜居宜牧。

    當然,最重要的是伏俟城乃是眼下吐谷渾真正的掌控者、吐蕃第一權門噶爾家族的駐地。

    雖然噶爾家族在吐蕃境中也有自己的族地,但是大論祿東贊父子長久坐鎮於此,且隨着與大唐衝突加劇,伏俟城自然成為了吐谷渾故地中甲兵、物資的集聚地。

    伏俟城修築於中國動盪的南北朝時期,因此帶着很濃厚的漢城風格,城池分為內郭、外郭,有開闊的大道劃分區域,並有溝渠連接十幾里外的青海。春夏青海解凍,甚至可以在城中放舟泛波於青海。

    南北朝時期中國暗弱,河西走廊也多不暢通,伏俟城一度成為東西商貿溝通的重要節點,所以當時這座城池也是極盡繁華。如今的城池外郭乃至於城外,仍然存在大量當時所遺留的邸鋪、市場等建築,至於眼下,則就統統改為了駐兵點。

    外城各處雖然還充斥着滿滿的蕃胡腥膻人物,可一旦步入內城,無論是街道建築,還是往來人眾,都充滿着濃厚的唐風,恍惚間讓人以為來到唐國境內某座大城。

    之所以有此風情,一則是因為吐谷渾本就是海西異類,並非西羌種,而是高度漢化的鮮卑苗裔。


    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吐谷渾王族顯得與許多吐谷渾本境強族格格不入,以至於吐蕃大舉入寇時,一些境中羌種豪族的大臣們索性直接背叛了他們的舊王,選擇投靠風俗更近的吐蕃。

    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如今這座城池的主人、吐蕃大論欽陵個人意趣。欽陵傾慕唐風,在吐蕃國中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其人日常冠帶、起居用度俱是唐人風俗,哪怕在行軍營帳中,都要架起唐樣的屏風席榻。

    也正因為欽陵的意趣,伏俟城內城中除了噶爾家的親信衛兵們之外,還居住着眾多從唐國俘虜來的士人、工匠等等,使得伏俟城透出一股更加濃烈的唐風。

    內城中,原本的吐谷渾王宮,如今被改造的重檐疊瓦,與唐人宮苑建築幾無二致,甚至就連廊閣之間迴蕩的絲竹歌樂,細聽之下都有唐人燕樂風格。

    殿堂里,一部樂伎正在專心演奏着《水調》大曲,堂中諸伶人水袖飄逸、綾羅衫裙五彩繽紛、翩然起舞美不勝收。

    斜臥堂中高榻上的中年人身着羽氅、金冠簪發,正是吐蕃如今的第一權臣,大論欽陵。欽陵額高眉聳、眼窩微陷,鼻翼略顯肥大,除了面相上略異唐人之外,整個人就是活脫脫唐人士大夫形象。

    堂中歌舞雖然華美,但欽陵注意力卻不在歌舞上,他眉頭微蹙,雖不盛怒,但卻自有盛威溢出,望着榻左席中垂首端坐的年輕人,眼神中頗有不弱,語調也有幾分低沉:「我歸國前幾次囑你,一定要小心留意吐谷渾城,可你居然任由吐谷渾王逃離而不作阻止!」

    年輕人正是欽陵嫡子弓仁,此時一臉挫敗感的低頭澀聲道:「兒子怎麼敢忘阿父叮囑,一直在吐谷渾城駐兵兩千,還不時巡望。其王出逃前夕,還請我伴他獵戲,實在沒有絲毫的徵兆顯露……」

    聽到兒子訴苦,欽陵又是忍不住嘆息一聲。早年族中內亂,大兄贊悉若被害之後,他便不能再專心於邊事,需要往來的奔波,並在邏娑城控制局面。

    如今的吐谷渾王,本就不是原本的慕容氏本枝,僅僅只是他們吐蕃扶起來的一個傀儡。過去這麼多年的時間裏,在吐谷渾國中基本也沒有什麼權柄和存在感。

    不要說兒子對此疏忽,就連欽陵其實也沒有過分重視吐谷渾王。但這一次吐谷渾出逃,並獻女給贊普,接着便有一大批吐谷渾故族成員繞過自己,得到贊普的直接任命。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不說眼前的吐谷渾,舊年吐蕃



  
衣冠正倫推薦:  漢祚高門  北朝帝業  
隨機推薦:  武映三千道  都市無敵戰神  尋光記  頂級贅婿  我有一座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冠冕唐皇"
360搜"冠冕唐皇"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