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77章 援朝抗倭(卅二)祖承訓敗退

第277章 援朝抗倭(卅二)祖承訓敗退

    伊斗壽一聽李昖這話就知道大事不妙,連忙勸諫李昖不可因此輕易處罰世子,否則必將引起軍民反感,利於倭寇進犯。

    李昖認為伊斗壽這是在指責自己為克服國難之障礙,群臣自不答應,紛紛為伊斗壽辯解,李昖見狀,轉而故作哀傷之態,嘆息道:「行了行了,總歸都是寡人無能,應當放你們去追隨賢明的世子,寡人便留在此地,為世子助威也就是了。」

    這話對於儒學入骨的朝鮮群臣而言無疑是極其嚴重的指責,群臣只能再三請罪,但李昖仍心有不甘,思考片刻之後,又對眾臣說道:「也罷,寡人就當是世子是忠誠可嘉但卻魯莽行事吧。既然如此,世子之罪可免,但輔佐分朝各臣工之罪必究。都承旨即刻傳命,罷免所有分朝大臣官職!」

    群臣錯愕不已,但眼下局面首先是要保住世子,分朝群臣罷免的問題只能後續再想辦法,當前這情形之下實在不宜繼續刺激大王了,以免他又再生事端,反而更加糟糕。

    王令傳至伊川分朝,光海君痛心疾首,長嘆一聲道:「群臣有何過錯?倒不如廢掉我這世子之位,如今諸臣免職,獨我一人又能成得什麼事?」

    分朝大臣苦請世子堅守,為黎民百姓考慮,不可被此事連累。光海君希望尋求分朝明確支持,沉吟片刻,試探着問道:「若我無視王上之命,諸位是否依然願隨我前行?如今民心在分朝,背負民心方能光復社稷啊。」

    然而分朝群臣聽到此處,卻都默然無語,無人敢於應聲。左贊成鄭琢諫道:「邸下,萬萬不可,若如此行事,再怎麼背負民心也是在分裂社稷,不啻淪為叛賊也。府院君已送來書信,請與眾臣一起席篙請罪,歸功於大王,則可平息王上之怒,繼續引領臣民與倭寇抗戰。」

    光海君見群臣不應,而鄭琢再三堅持,最終只得應允。於是光海君率眾向北連連叩首謝罪,並呈交陳情狀向大王請罪。李昖得知後也知道眼下局勢危急,不宜逼迫太甚,因此也順勢表示對此事不再追究。


    自遼東軍過江,遼東掛銜副總兵祖承訓所部一直在平安道官衙駐紮休息。這一日,平安道觀察使李元翼再次前來勸說起出兵:「副戎,您渡過鴨綠江來到朝鮮已有數日了,是不是應向平壤進軍了?」

    祖承訓卻反問平壤倭寇是否撤退,見倭寇未撤,祖承訓說道:「本將已給足台階,倭寇卻不領情,常言道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既然倭寇不知進退,那本將也只好去平壤收割首級,為萬民除害了。」由此,遼東軍開始進軍平壤。

    但是這裏有些問題,祖承訓一開始不是不願輕易進兵的嗎,為何這下子忽然之間變了個人似的?道理很簡單,他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了。

    祖承訓字雙泉,遼東寧遠衛籍,很早就加入李成梁麾下為家丁。其從一名普通家丁開始軍旅生涯,因為勇猛作戰,近三十年來一路積功升至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掛銜遼東副總兵,而且若不是當初高務實插手,其實祖承訓早些年就已經夠真正做到遼東副總兵了。

    這樣一個人,說他沒有兩把刷子,那是絕不可能的。事實上,這幾天祖承訓一共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催促後軍抵達,由於祖承訓此次前來自己只帶了五六百家丁,即便加上另外幾員將領所部,也只有兩千三百多人。

    但是,除此之外,其實還有約六百多人的其餘部隊是從李家軍各地備御、守備中徵調。這些兵力比較分散,因此來得也慢一些,這幾日過去之後,他們才總算到齊了,也讓祖承訓手中的兵力終於達到了三千。

    由於之前祖承訓接到的命令本質上是來給李昖壓陣、鎮住場面,因此有一個不言自明的潛台詞,那就是動作要快。動作要快便肯定不能用衛所兵,否則根本趕不上趟,所以這次都是抽調的精銳,而且幾乎全是騎兵。

    三千遼東李家軍騎兵,在祖承訓的認知中,已經可以輕鬆橫掃女真上萬人的聯軍了,而在他看來,想必倭寇的實力也不會比女真強到哪去。因此,三千騎兵就位,祖承訓的膽氣一下子就壯了不少。

    第二件事是催促朝鮮方面維持從義州至平壤的糧道暢通。在這一點上,朝鮮方面表現得還算盡心盡力,祖承訓派人查探過一番,發現至少到目前為止,糧道確實已經恢復了。



第277章 援朝抗倭(卅二)祖承訓敗退  
雲無風推薦:  東唐再續  宦海龍騰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都市無敵戰神  神州鎮魔錄  鮫行天下  末世之黑暗衍紀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