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貫在憂慮,因為他搞不清楚張位此疏的真正含義。
在他看來,張位上這本奏疏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朱常洛,原因很簡單,沒有理由!他知道當初張位能夠得到首輔之位,朱常洛在陰差陽錯當中起了不少作用,平時也十分維護朱常洛
但是作為一個官員,恩德什麼的,遠遠比不上自己的前途重要,如今張位已經是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心思管朱常洛?
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了解大明士林風氣的人,都不會犯張位這種低級錯誤!
還是兩個!
沒錯,張位的這份奏疏一連犯了兩個錯誤,而且是士林當中鮮少人會犯的錯誤!
其一,是重提太祖皇帝藩王舊制,要知道,當初成祖皇帝用靖難的名義將建文帝趕下來皇位,無論如何掩飾,都無法改變他得位不正的事實,即便成祖皇帝繼位之後,屢屢申明自己是按祖制行事,甚至不惜塗改自己的出身,將自己的身份塗改成嫡子,都無法掩蓋這一點。
而作為成祖皇帝的子孫,今上是絕對不會允許有人動搖成祖皇帝的地位,而削藩本就是成祖皇帝最大的動作,所以關於藩王的政策,也就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實!
如今張位重提太祖時的藩王制,分明就是在打臉!
偏偏今上還不能反駁,因為無論哪一朝皇帝,都不敢明目張胆的違背祖制
當然,這也和張位保留了朝廷軍權和任命官吏的權力有關,但是可以想見的是,此疏一上,張位將會徹底的得罪皇帝,原本還有一絲希望保住的首輔之位,將再無一絲可能,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今上還在位,那麼張位不但以後不可能再被起復,甚至連致仕之後的榮寵都不可能再有。
若說這一點張位反正都是要離開的人了,還不在意的話,那麼第二個錯誤就是致命的了!
清譽!
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什麼最重要?名聲!尤其是在士林當中的名聲!
如今張位告病在家,但是實際上已經在走退休程序了,按照士林的風氣,他此刻應該不再過問朝務,安安心心的遞上請辭奏疏,等着皇帝批覆,不然的話,一頂戀棧權位的帽子立刻就會被扣在頭上!
但是如今張位不僅插手了朝務,而且插手的是一個朝廷上下都認可的事情,可想而知他會面對的是整個朝廷的壓力,晚節不保都是輕的,甚至於連致仕之後的安穩日子都不會有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個在朝中過了大半輩子的大臣,沈一貫不認為張位出此昏招,那麼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思來想去,沈一貫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張位是想要絕地反擊,置之死地而後生!
先是提出一個皇帝和朝臣難以接受的方案,如果皇帝不同意的話,那麼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重提國本之事,再統一起殘餘的力量,拼死一搏將皇長子送上位,到時候挾擁立之功,將無人再可動搖張位的首輔之位。
這招破釜沉舟雖然風險極大,但是若是成了,將會直接扭轉自己的處境!
沈一貫甚至有些佩服張位,不惜污了自己的名聲,也要留在首輔之位上!他倒是小瞧了這個老好人!
不得不說,雖然結論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沈一貫的想法,倒也勉強說得通,畢竟在大明朝的歷史上,的確出現過這樣的人,當初憲宗皇帝在位時的首輔劉吉,號為「劉棉花」!
最不怕的就是彈劾,無論朝臣如何彈劾於他,硬生生就是不遞辭呈,一直在首輔的位置上熬着,士林當中的名聲早就臭了,但是他就是守着首輔的位子不動彈。
以至於到最後,不但是他,就連他的子孫後代都難以出仕,不過那是後話了!
有這樣一位成功的範例在前,也難怪沈一貫將張位也當成了這般無賴之人
既然動機推斷出來了,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那還用問嗎?
「陛下,元輔此疏雖有不妥之處,然其也不失為一個安撫朝臣的好方法!」
沈一貫拱了拱手,抬頭看着皇帝,目光堅定的說道。
無論是從政治立場還是個人利益來說,都必須支持啊!
張位不是想要藉此機會重提國本嗎?那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勸皇帝准了這道奏疏,要知道,
第一百二十八章:沈一貫的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