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www.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趙陌走出遼王府的時候,天色都已經擦黑了。若換了是慈愛的祖父母,這時候本該留他吃頓飯的,可如今遼王正在氣頭上,哪裏顧得上這個?沒直接把人趕走就算好的了。趙陌自然是只能往別處尋晚飯去。
不過趙陌並不在乎,他心情挺好的。棘手的事算是解決了一半,剩下一半還是趕緊辦完了吧。
不是他不偏着自家父祖,一來是他與遼王、趙碩都沒有什麼情份,二來,遼王如今再執掌遼東大權,已經不太合適了。
遼王因為是先帝親子,又有元配妻子唐氏的娘家父親在朝中設法打點,才被早早分封到了遼東的。那地方雖然苦寒,到底地方大,藩王手裏也有軍權,早日離開了京城那攤奪嫡的渾水,也早日避開生死危機。唐氏父兄都對遼王看得很清楚,知道他不是個為人主君的料子,根本不可能是其他皇子的對手,偏偏又有野心,還蠢到把野心露了出來,若是不把人往遠了遷,只怕不用一年,就會成為炮灰了,到時候唐氏還不是得跟着倒霉?
遼王不領唐家人的情,對元配唐氏更是至今不肯原諒,但有一件事,是連他自己都無法否認的,那就是在年紀比較大的兄弟們當中,就數他曾經參與過奪嫡,雖然未能成事,卻還安安穩穩地做着一地藩王,手握大權,富貴安穩的了。先帝膝下的皇子,年長的除了皇帝以外,死的死,病的病,圈禁的圈禁,就沒幾個有好下場的,年幼的那幾個,才算是攤上了好時候,在新君登基之後,為了顯示他對手足親厚,個個都封了親王,分了封地,眼得一眾老哥哥們眼紅。遼王雖然與皇帝關係不睦,但這幾十年裏待在遼東,確實是過得很不錯。他一家子在遼東境內說一不二,否則也不會養成兩個小兒子那自高自大的性子,長子趙碩也同樣不會因為覺得沒有了活路,才跑到京城去尋門路了。
然而,時過境遷。三十多年前的時局,與眼下是截然不同了。
遼王初到遼東時,身邊還有幾個能幹的副將,以他為主帥,副將們從旁輔佐,也打了幾場勝仗,算是立起了遼王勇武的威名,他也順勢得到了遼東軍的掌控大權。然而,那幾個能幹的副將,死了一個,其他人陸陸續續地告了老,還了鄉,三十多年過去,將士們已經換了幾波人,遼王卻還是靠着年輕時候的事跡來鎮場子呢。遼東軍中的後起之秀,又有幾個是真心服他的?厚道些的人也覺得他老了,不如年輕的時候英明勇武了。
遼王繼妃更是與前頭遼王元妃不一樣,唐氏賢惠,也懂得在軍中為丈夫做臉,人情往來,施恩施惠,拉攏人心,緩和矛盾,她都做得極好,因此遼王府上下屬官與遼東軍中,都是一派祥和。但遼王繼妃卻是截然不同的作派,待遼王手下的人,從來都是擺足了架子,即使是有意懷柔示好,那架子也依然端得牢。別說施什麼恩惠了,她的陪房與娘家親眷還要跟着來沾便宜貪油水,擠兌老實人,往自己兜里劃拉好處,連軍資採買,也都時常做些手腳,中飽私囊,軍中怨聲極大。若不是遼王護着妻子,底下人早就造了反。
遼王嫡長子趙碩,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哪怕是生母唐氏在軍中曾經結下過不少善緣,他被父親繼母打壓,自己也立不起來,即使旁人有意助他,又能如何下手呢?
至於遼王繼妃所出二子,則是一個比一個脾氣壞。老二趙砡自命不凡,小小年紀就跟在父親身邊擺世子架子,小兒子使鞭子打人沒夠,軍中人等都躲着他們走,能不得罪就不得罪。遼東上下就是遼王一家的私地,得罪了他們,還有什麼出路?若是真的不小心得罪了,有門路的還能想法子調出遼東,另謀高就;沒門路的,多半就要直接離開軍中,回老家種田做生意算了,否則,只怕連性命都保不住,更別提前程。
遼王本人也許還覺得自己很有威勢,把遼東治理得很好。但事實上,遼東軍政已經亂了。皇帝心急着想收回封地,不僅僅是為了朝廷威脅,也是覺得這個弟弟做得太不象樣,還隱隱有另起爐灶,跟朝廷疏遠,互不往來的傾向。就算遼地是遼王藩地,那也依然是大昭的一部分,不能真以為自己就是國中之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