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
潛逃至華山的甄尋終被捕獲,隨即被押解回京城接受審訊。
在審訊過程中,甄尋如竹筒倒豆子般供出了所有秘密。
包括「左伯右伯」與「娶黃皇室主」兩個符命的製造者、參與者,
以及逃亡過程中的協助者和知情不報的公卿宗親。
此案迅速激起軒然大波,令人想起當年的呂寬案。
劉棻、劉泳、王奇、丁隆等涉案人員相繼被捕,
而隨着審訊的深入,涉案範圍不斷擴大,牽連甚廣,
公卿、宗親、列侯及以下數百人紛紛落網。
更令人震驚的是,甄氏父子的最終圖謀是推翻王莽,自立為天子。
而甄尋手掌上竟天然長成了「天子」二字的紋路
王莽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命令將甄尋的手臂肢解送來親自驗看。
他翻來覆去的審視着那斷臂上的紋路,冷笑道:
「這不是天子,而是一『大』字。
或許是一『六』字。
對,就是『六』字,六意味着『戮』。
這是上天要戮死甄氏父子的徵兆!」
王莽的舉動令在場官吏膽寒不已,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冷酷的君主,
竟然倘若無人的拿着斷肢來回把玩
那些曾將王莽視為「周公」般聖賢的大臣們,此刻也終於看清了他們所擁戴的帝王的真實面目。
既然甄氏父子因謀反被定罪當死,那麼所有涉案人員也難逃一劫。
經過審訊,數百名夠格的嫌疑犯被處以極刑。
漢朝廷尉在審訊過程中發現新的嫌疑犯時,可不必請示直接抓捕。
治獄使者們四處出擊,其中幾人直奔天祿閣而去。
天祿閣,作為新朝的皇家圖書館,此刻卻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
幾名使者如狼似虎地衝進閣樓,直取正在校書寫作的揚雄。
揚雄雖知甄尋大案轟動朝野,卻萬萬沒想到自己會與此案有所牽連。
面對突如其來的治獄使者,他心如死灰,以為一旦入獄,自己必定難逃一死。
在絕望之際,他衝到窗前,從閣樓上縱身跳下。
使者們大驚失色,急忙下樓查看。
所幸天祿閣並不高,
揚雄雖然年邁體弱,但在一番搶救之後還是撿回了一條性命。
鑑於揚雄與王莽的舊交情誼,他自殺未遂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王莽耳中。
王莽對此頗感意外,他深知揚雄的為人和性格,絕不相信他有膽子與自己為敵。
於是疑惑地問道:
「揚雄向來不問政事,為何會牽扯進此案中?」
事後經過一番查問才得知,
原來僅僅是因為劉棻曾跟隨揚雄學習古文,而劉棻在交代行跡時提及了揚雄。
了解事情真相後,王莽親自下詔為揚雄洗清冤屈,宣佈此事與他無關,不再追究其責任。
雖然揚雄倖免於難,但京城的知情者們卻津津樂道地傳頌着一段民謠:
「惟寂寞,自投閣;爰清靜,作符命。」
這段嘲諷之語的大意是,
調侃揚雄在賦中自稱清靜寂寞,卻又因符命之事而鬧得跳樓自殺的窘境。
除了揚雄之外,還有許多牽連被殺的人同樣只是間接相關,並無實際謀反行為。
但王莽對此並不在意,他更看重的是從這個案子中尋找到的新的契機。
儒家聖史中記載着堯舜等聖王處置罪臣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