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主編,《白門柳》現在只出版了一、二部,按照作者的構想,後面還要再寫兩部,兩部是否能保持前兩部的水準,不得而知。」
方明華繼續分析:「如果這次茅盾獎評獎不推遲,《雍正皇帝》這部書現在也只出版前兩部,那不是完美避過這本第三部結尾的敗筆?大家對它評價會好的多吧?」
雷達聽了,放下手中的筷子,略一思索回答道:「你說的有道理,可惜只是假如這只能說它運氣不好,評獎這玩意,有時候是要靠一點點運氣的。」
是啊,需要一點點運氣的。
《雍正皇帝》這本書運氣就比較差。
相對而言,獲獎的《騷動之秋》運氣就好多了。
當然,現在《騷動之秋》暫時還沒在20部初選名單內。
「趕緊吃飯,菜涼了。」雷達笑着說道。
於是兩人停止聊天。
他們也就是茶餘飯後閒聊而已。
會議繼續,第二天剛一會開會,果然有人向主持會議的陳昌本提出要將《騷動之秋》列入這次會議討論名單內。
「今天我收到了丁寧同志提交的正式函,同時還有蔡葵、魏巍兩位同志的簽名附議,將劉玉民同志寫的《騷動之秋》列入這次會議討論議程,按照《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評獎方案》規定,評委會辦公室已經批准。」
陳昌本的話音剛落,會議室就傳來低聲議論。
《騷動之秋》這部書在場的有些人也看過,論文學價值和可讀性都相當一般,沒想到有人提出讓大家閱讀!
當然,這是每個評委的權利,大家也無可厚非。
很快,工作人員就抱來一大摞書,全部都是這部《騷動之秋》,在場的每人一本,各人抽時間閱讀,然後大家討論。
方明華拿着這本書,泛黃的封面上面寫着書名,顯得很簡潔。
這本書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沒來到這時代之前,方明華慕名其是茅盾獎獲得者,專門買來看了這本書。
看完之後大失所望,他實在搞不懂這本書怎麼獲獎?
同時期的那麼多好書,余樺的、格非的、蘇童的、劉震雲的.隨便拿出一本書完全可以吊打這本!
但人家偏偏就獲獎了!
現在自己正面臨這段歷史。
《騷動之秋》講述了八十年代後期,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係的巨大變化,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
主人公岳鵬程既是一位名揚八方的農民企業家,又是一個稱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時代的弄潮兒,又是一個舊觀念的繼承人。他敬仰父親的革命生涯,卻與父親水火不相容;他欣賞兒子的聰明才幹,卻與兒子不共戴天.
也不長,也就二十萬字出頭,方明華利用兩個晚上就看完了。
確實不咋地啊
在前世,他只是一名文學愛好者看個熱鬧,但來到這個時代,經歷過文學的黃金時期,對於文學的理解要比原來深刻的多。
如果說是出版社徵稿,這部當然有一定的文學性,完全可以出版,可現在是評選茅盾文學獎啊!
今天晚上吃完飯,方明華專門找雷達聊聊,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這本《騷動之秋》。
兩人一塊在酒店前面的馬路上面溜達。
五月底的燕京,已經過了沙塵暴的季節,但天氣也不算太熱,走在路上很舒服。
「雷主編,你看完那本《騷動之秋》了嗎?」方明華邊走邊問。
「今天中午看完了。」雷達點着一支煙,回答道。
「你覺得寫的怎麼樣?」
「嗯還算不錯吧,比較成功塑造了農民改革家岳鵬程的藝術形象,較好地處理了歷史、道德與審美之間的關係」雷達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另外,文字樸實。」
「就這點?」方明華反問道。
「你讓我要說多少?」雷達停下腳步,看着方明華笑道:「我是評論者,不是吹鼓手,我就看出這些優點。」
方明華聽了笑了。
「雷主編,聽你這口
736 「評獎這玩意,有時候是要靠一點點運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