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和推薦票!
在這個世界相當多人的想像和理解當中,金融行業和證券行業都比較神秘,從業者基本都是高學歷和高智商的代名詞,都是一個高大上的存在。
這是一種認知上面的偏差,按照那幾位專業的高級股票經紀人的說法,金融不需要多專業,但需要很聰明,但聰明沒用到正路上的話,那就是地痞無賴成為金融精英,這沒什麼特別的,金融和證券就是很容易走歪路的一個行業。
華爾街最底層的金融從業門檻其實很低的,底層從業人員做的都是體力活,能做技術活的都是上層的精英。
想一下就知道,拉客戶這樣的活要什麼特殊的技術?每天就是不停的打電話拉客戶,金融背景只是能在拉客戶的時候用一些專業術語來忽悠客戶,聽起來專業點,拉客戶容易點而已。
靠譜的公司會有技術團隊給分析,買賣點還是有根據的,不靠譜的公司,拉到客戶後儘可能的讓客戶買賣,自己拿手續費,當然筆數越多越好。
所以不要覺得金融從業高大上,精英,尤其是客戶經理,從普通拉客戶的狗混到客戶經理,就是從忽悠混到大忽悠。
在美國七十、八十年代的時候,因為政府缺乏監管和科學技術的限制,這喬丹-貝爾福特情況屬於非常普遍的情況,屬於絕對的金融詐騙,但是調查太過困難,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完善。
就像喬丹-貝爾福特那樣,連主要交易都還是以紙幣和電話來完成的時代如何監管通信,如何監管賬目和賬戶資產?
但是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尤其是新世紀以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讓這種方式徹底過時了。
特別是新型的高頻交易策略,通過最尖端的計算機以一秒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上百萬分之一進行交易,喬丹-貝爾福特那種欺詐與交易方式已經基本徹底成為了歷史。
「喬丹-貝爾福特中介公司還不算金融業最精英的一層,因為他們嚴格來說只是中介,賺取中介提成。」
等蓋爾-加朵翻看完那段劇本,墨菲又說道,「有句話叫做『只有接近錢的人才能賺到錢』,所以據說華爾街賺錢最多的幾乎永遠不會是這種中介機構,但他們勝在穩定,一夜暴富的神話大部分主人都是哪個交易員,哪個基金的經理,哪個私募,哪個風投。不過一夜破產說的也是這群人,真正金融界的精英屬於典型的悶頭掙大錢,一個上億美元規模的私募,從業者之外,甚至很多從業者都根本就沒聽說過。」
蓋爾-加朵點了點頭,說道,「我記得喬丹-貝爾福特的原著裏面有句話,『等美林之類的大公司進入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他們跟美林沒法比。」墨菲不會蠢到認為這個『華爾街之狼』真的會是華爾街的主宰。
雖然喬丹-貝爾福特已經做到了相當的規模,但是到最後詐騙金額也不過一億多美元,即便考慮通貨膨脹,現在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億美元,和真正的金融巨頭比還是差了很多的。
金融是一種財富再分配,並非財富創造,那是一個零和遊戲,說白了就是如何從別人的口袋裏把錢塞到自己的口袋。
墨菲還記得,曾經他讀大學的時候,學校裏面看股市和讀金融就三個字高、大、上。
先於他畢業的一個校友,因為他們所在的學校一般般的關係,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影視圈的工作,後被朋友找上門,拉去證券公司當了經紀人。
實習期1800rmb的底薪,前三個月沒提成,他做了一年零九個月,最多的一個月賺了6萬大洋,最慘的時候被客戶追殺出去吃飯都不敢。
那位最開始工作就是打電話,按照公司提供的名單打,名單都是從各大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公司以及汽車4s店裏面買來的,打了兩個月的電話後被調去當客服,企鵝群里瞎忽悠。
公司有一批像是喬丹-貝爾福特這樣的、被冠以各種牛逼哄哄頭銜的前操盤手,他們稱為導師……
從某些方面來說,喬丹-貝爾福特的自傳裏面並沒有說錯地痞、無賴、流氓、小偷、騙子……
用太平洋對岸的話來說,忽悠其實一直是一個很賺錢的技能。
不管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