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與政治人物之間,如果不是隸屬關係,是不可能打聽到多少有價值的信息的,這一點,漢斯似乎很少有這種概念,但霍夫曼則不同,因為他是職業軍人,警惕性非常的高。
與霍夫曼交談了一會,漢斯發現在總參謀部根本就無法獲取任何支持,只得告辭回去了。
對於埃里克來說,這個5月份有點亂,也非常忙碌,雖然如此,方向感也不是太明顯。
日本人接連加大了對華夏入侵的兵力投入,此時,德國又與華夏聯盟事橫生枝節,埃里克思考再三,決定避開與日本人直接衝突的風險,同時報復華夏的薄情寡義,果斷採納希佩爾等人的意見,撤離了華夏租賃的海軍艦隊和所有援建設備。
幾天之後,在美、英等國的排擠下,德國的外交也出現了非常微妙的變化,不得不開始全球緊縮。之前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德國外交官們開始着重在歐洲、中東、南美這三大板塊加大力度。
蘇聯的西進政策讓歐洲各國小心謹慎,不到10萬陸軍的瑞典也開始了高調的擴軍行動。不同丹麥和芬蘭,也不像挪威,瑞典不需要大批量進口他國武器。軍工產業基礎紮實的瑞典在滿足了自身擴軍需求的同時,武器裝備還能走出國門,滿足周邊鄰居的需要,讓埃里克稍許有了幾分安慰。
而此時,德國因為自身武器需求量擴大後,關停了大部分對外出口線路,改為優先滿足國內需要。徵兵四年,陸軍從之前的80多萬人的軍隊很快增至320萬人,然而,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公開後,世界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
德國陸軍的發展規模讓法國人非常警惕,但是,因為兩國加強外交關係後,雙方正處於互信的最好時期,所以,法國並沒有用遣責和遺憾等字眼來刺激德國,而是採取了一對一、甚至二對一的盯防。
往年,德國因為有波蘭作為屏障,並不會擔心蘇聯的入侵,但是,這個屏障瞬間消失,倫德施泰特不得不面臨殘酷的現實,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東面。這樣一來,法國的壓力就減輕了許多,因此,情緒反彈也並不是那麼強烈。
也幸虧大批德軍基本上都駐紮在蘇德邊界線上,不然法國人會從此無法安心入眠,甚至於由於緊張與德軍邊防部隊而擦槍走火。
實際上,除了扼制蘇聯,埃里克目前並不想與任何國家發生戰爭,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
有時候,埃里克也覺得非常可笑,各國防德國如防洪水猛獸,千方百計地阻止德國的軍事工業健康發展。然而,海軍的發展卻真是所謂無心插柳,反而在英國人死死盯防的空隙中獲得了成長的機會。
麥克唐納訪德的時候,為了彌補勞合的《英、德海軍條約》的「許多缺陷」,決定會同雙方撕毀原協議,取而代之的是麥克唐納親自修訂的《英、德海軍裝備新協議》。然而,撕毀舊協議並不等於新協議就可以呼之欲出,卻反而讓德國失去了任何約束,趁着這段時間竟然直接開工建造了噸位達到6萬噸的新式航母。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麥克唐納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英國也一下子把警惕性提升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德國海軍6萬噸的航母下水後,英國人的驕傲感一下子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1916年於約翰布朗船廠開工的胡德號花了整整4年時間,終於在1920年下水,滿載排水量為5萬噸。胡德號被當作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和大殺器。
1934年,胡德號依然是世界海軍中的龐然大物。沒想到德國很快便刷新了這一記錄,而且,6萬噸的航母,一造就是三艘。
相比胡德號,德國的造艦速度快得驚人,有了此前十幾次航母模塊化建造的經驗,6萬噸的首艦船體拼裝僅在一月時間就完成了,讓英國人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力不從心的英國人暫時無法趕超,只能脅迫德國人趕緊停下這種讓人無法接受的技術挑釁,而且態度非常強硬。
麥克唐納氣極敗壞,揚言絕對不會漠視德國無節制地造艦,並申明在必要時英國將採取強制措施。意思很明顯,這分明是忍無可忍時就只能選擇以戰爭的形式結束這樣的挑戰。
鑑於英國人的情緒已經過於狂躁,埃里克同意除首艦工程繼續加快進度外,其他的兩艘航母可以適當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