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始建於十六世紀,後廢置,在1610年德川家族第一位將軍德川家康在此建立巨大城堡,後發展成為東海地區最大城市,明治時代初人口已達十三萬,隨後東海道幹線、關西幹線和中央幹線相繼通車,並且開港通商,促進了現代工業的興起。
大戰突起名古屋成了主戰場,市內人口雖然由戰前的十三萬人發展到現在的十五萬人,但其中有將近十萬人是維新政府駐紮在名古屋的軍隊,兩軍對峙的地就在名古屋市的北側,一條貫穿整個本州島東西兩側的戰線將這塊區域變成了無人區。
名古屋往日繁華的大馬路上現在變得空蕩蕩的,商店門窗也都緊閉,公共汽車、電車、汽車、出租馬車都不見了蹤影,但見羊群被驅趕着通過市中心廣場去前線作為肉食供應。
廣場和街道的景象一掃車水馬龍的紛擾,顯示出當初設計的清淨本色,名古屋的報紙大多已告停刊,報攤上稀稀拉拉地掛着幾份還在出版的單張報紙,各國旅客都已遠走高飛,裝修豪華的飯店闃無一人,甚至有的飯店已改為戰地醫院。
在這八月里,名古屋有史以來第一次3∽3∽3∽3∽,m.☆.c∷om恢復了古典日本城市的風貌,而且悄無聲息,陽光照耀,中心廣場處的噴泉閃閃發光,樹木蔥鬱,靜靜的運河像往日一樣流逝,把這座美麗的古城裝得格外絢麗。
突然而至的大戰瞬間將這處美麗破壞殆盡,轟鳴的炮彈不時越過維新政府軍隊的防線落在市區附近,掀起的氣浪不斷將被驅趕的羊群拋上天空。甚至就連驅趕羊群的牧羊人也受到波及,隨後有序的羊群便出現了混亂。四散而逃。
經過近兩個月的準備,徐衛通過海軍的便利不斷將重炮和炮彈通過海路運到京都—名古屋沿線。同時也將修築永久工事的鋼筋水泥運到這條防線,將整條防線修築的牢不可破,很多防禦工事就連維新政府最大口徑的陸軍炮80毫米榴彈炮都無法擊穿。
維新政府的80毫米榴彈炮是仿製自意大利,明治十七年大阪炮兵工廠仿照意大利8毫米榴弾炮進行試製,明治十九年於大阪府信太山進行了試射並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明治二十年正式投入批量生產,而克魯伯公司也模仿同一火炮製造了80毫米臼炮,並賣給了俄國人。
在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中將80毫米榴彈炮作為攻城炮的呼聲很大,但一直被攻城炮兵司令官豐島陽藏少將以搬運不便為理由拒絕。直到旅順會戰第一次總攻擊失敗後,才終於把準備裝配到鎮海灣要塞的80毫米榴彈炮配屬給第三軍,此後不斷增加數量,累計達到十八門。
事實證明,此炮無論在日軍佔領二零三高地,還是摧毀港內俄艦上,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後80毫米彈炮隊又配屬給第四軍,參加了奉天會戰。
在進攻俄軍萬寶山陣地時。由於俄軍碉堡上被一米厚的冰層覆蓋,導致了很多80毫米榴彈炮發射的堅鐵彈沒有爆炸,事後才查明是引信強度不夠的緣故,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尾。沒有爆炸的炮彈又被俄軍打了回來,因為俄軍也裝備80毫米榴彈炮的孿生弟弟80毫米臼炮。
日俄戰爭時期俄國在遠東大約有十門80毫米臼炮,這種炮與80毫米榴彈炮大體諸元是相同的。裝填方式均為後裝式,使用吊臂將炮彈和藥包提升到水平高度。使用人工將炮彈壓入膛中,使得發射速度大大提高。
兩種火炮最大的區別是為維新鎮府80毫米榴彈炮膛線是左旋的。克魯伯造的與之相反,於是俄軍專門搜集日軍射過來的未爆80毫米炮彈,然後換上47毫米速射炮的引信再打回給日本人,日本人吃盡了自己射出去炮彈的苦頭,特別是在鞠家屯的80毫米榴彈炮陣地上,被打回來的炮彈擊毀了日軍自己的火炮。
維新政府製造的80毫米榴彈炮工藝相當複雜,製作費用也相當的高昂,故而在日俄戰爭之後其因國力衰退而沒有再大規模生產這種火炮。
在日本國內,80毫米的榴彈炮主要做要塞炮使用,主要分佈在橫須賀、吳、佐世保、舞鶴等四軍港鎮守府,其中橫須賀鎮守府的80毫米榴彈炮在上一次橫須賀大火之中被烈焰燒成廢鐵,而佐世保鎮守府又位於九州島的長崎縣,其要塞內的80毫米榴彈炮也已經在05毫米艦炮猛烈炮擊中被擊毀,現在擁有80毫米榴彈炮的